汽车线束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动态电子线束生产必须符合的这些质量标准行业动态

电子线束生产必须符合的这些质量标准

时间:2017-08-20 00:23:39 来源:本站浏览次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家用和类似一般设备所用的线束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内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5934-1996 《电线组件》

  GB17196-1997 《连接器件 连接铜导线用的扁形快速连接端头 安全要求》 GB2099.1-1996 《家用和类似用插头插座》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要求

  3.1.1 线束表面应光滑、外皮均匀、无气孔、裂纹、压痕、凹凸、破损、花斑、污浊等。

  3.1.2 线束与端子压接牢固、无松脱。若与端子进行焊接,应焊接牢固,无散芯。

  3.1.3 电线字体清晰,擦拭不掉色。

  3.2 长度

  线束长度应符合图纸。

  3.3 护套

  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绞合的绝缘线芯或内护套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体或内护套。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

  护套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其最薄点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 厚度测量结果应按GB1.1附录C(补充件)修约到小数一位。

  3.4 压接强度。

  压接部分应能经受得住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机械应力。是否合格,可能过如下抗拉强度试验检查。 施加表1、表2规定的拉力1min,施力时,不应使用爆发力。此拉力亦可通过抗拉试验机来施加,试验机头部的移动速度应为25㎜(1.0in)/ min至50㎜(2.0in)/ min之间,应无脱落、无断裂现象。

导线横截面积
(mm2)
0.5 0.75 1.0 1.5 2.5 4 6
拉力
(N)
56 84 108 150 230 310 360

  表1

AWG
线规号码
20 18 16 14 12 10
拉力
(N)
58 89 156 223 313 357

  表2

  3.5 耐燃耐热

  通过4.8试验。

  3.6 绝缘电阻

  电线的绝缘电阻应在经受表3规定试验。绝缘电阻不得小于20M欧姆。

试验条件 单位 电 线 型 号
RV-105 其它型号
最小试样长度
最少浸热水时间
水温
m
h
5
2
95±2
5
2
70±2

  表3 绝缘电阻试验

  3.7 导线的抗电强度

  电压依次施加在每一导线对连接在一起的所有其它导体之间,然后电压再施加在所有连接在一起的 导体和护套之间:

  a) 弱电线束:1500V交流电压,持续1min;

  b) 强电线束:2000V交流电压,持续1min;

  c) 护套:3750V交流电压,持续1min;

  施加如上电压,不会出现击穿插或闪络现象。

  3.8 线束上的塑料连接端子

  3.8.1 端子表面应具有良好的外观、不得有划痕、毛刺、明显的变形及电镀不良等现象。

  3.8.2 铆接处不得有损伤、松动或脱落现象。

  3.8.3 塑料端子应通过4.7试验。

  3.9 导线面积

  优选横截面积应为0.5?、0.75?、1.0?、1.5?、2.5?、4.0?和6.0?, 或为相应的AWG线规,见表4。

导线横截面积mm2 AWG
线规号码 约等于公差横截面积mm2
0.5
0.75
1.0
1.5
2.5
4.0
6.0
20
18

16
14
12
10
0.5
0.8

1.3
2.1
3.3
5.3

  表4 导线横截面积㎜2与北美国家所用AWG线规的关系

  3.10 端子插拔力

  通过4.5试验。

  3.11 耐老化,防潮

  通过4.6试验。

  4 试验方法

  4.1 擦拭耐久性

  用浸过水的一团脱脂棉或一块棉布轻轻擦拭标识、绝缘层颜色,共擦10次,标识应仍清晰,绝缘层颜色应没有明显的褪色。

  4.2 线束长度

  用钢尺测出连接线束总长度、剥线长度、安装尺寸、端子尺寸应符合图纸及本标准要求。

  4.3 导体横截面积

  用千分尺测出单根线束直径,除以2为半径,数出单根线束总数N,用公式S=3.14×R2×N

  算出导体截面;所接导线横截面积与插片的标称宽度之间的优选关系应满足下表5要求:

导线横截面积 mm2 插片标称宽度
mm in
0.5
0.75
1.0
1.5
2.5
4.0
6.0
2.8/4.8/6.3
2.8/4.8/6.3
2.8/4.8/6.3
4.8/6.3
4.8/6.3
6.3/9.5
6.3/9.5
0.110/0.187/0.250
0.110/0.187/0.250
0.110/0.187/0.250
0.187/0.250
0.187/0.250
0.250/0.375
0.250/0.375

  表5

  4.4 端子和线束间强度试验

  将线束本体固定,在端子与线束之间施加图纸要求的拉力1min,观察线束与端子间是否断裂。

  4.5 端子的插入力的拔出力试验

  a) 插片的厚度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插片的标称厚度 厚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0.5㎜(0.020in) 0.516㎜(0.0203in)
0.500㎜(0.0197in)
0.8㎜(0.032in) 0.820㎜(0.0323in)
0.805㎜(0.0317in)

  表6 插片厚度的偏差

  b) 每对插片、插套在试验时,以约1mm/s的速率将插套缓缓地平稳地插入和拔出拔片6次,插入力和拔出力应符合表7规定:

插片标称宽度 插入力 第六次拔出力
最大 最小
N N
2.8㎜(0.110in)
4.8㎜(0.187in)
6.3㎜(0.375in)
56
67
80
5
9
18

  表7 插入力和拔出力

  4.6 塑料连接器应能耐老化和防潮。

  4.6.1 耐老化

  塑料连接器应具有耐老化的性能。 是否合格,可通过如下试验来检查: 将试样放置在具有环境空气的成分和压力的大气并自然通风的加热箱里经受试验。 加热箱里的温度为70℃±2℃。 经过上述处理之后,将试样从加热箱中取出,然后在室温和相对湿度在45%与55%之间的环境里至 少存放4d(96h)。 在无任何放大的情况下,试样不得有正常或校正视力所能看见的裂痕,其材料亦不得发粘变滑。检 验发粘变滑的方法如下:用干的粗布裹着食指,以5N的力压在试样上,试样上不得留有布纹,而布片不得粘有试样的材料。 试验之后,试样不得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损坏。

  4.6.2 防潮

  塑料连接器应能耐受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潮湿。 是否合格,可通过如下试

  验来检查: 潮湿试验应在含有相对湿度维持在91%~95%之间的空气的潮湿箱内进行。

  放置试样之处的空气温度应维持在40℃±2℃。 试样要在潮湿箱内存放达2d(48h)。 试

  验结束以后,试样不得出现本标准意义上的损坏。

  4.7 塑料连接器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塑料连接器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能经受得住安装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是否合格,可通过如下试来检查:

  利用如下图1、图2所示的冲击试验装置对试样进行冲击。 该冲击元件具有一个半径为10㎜、由洛氏硬度为HR100的聚酰胺制成的半球面;元件的质量为150g ±1g。将冲击元件牢牢地固定到外径9㎜、壁厚0.5㎜的钢管的下端,将钢管的支点定位于钢管的上端, 使钢管只能在铅垂的平面内摆动。 支点的轴线应在冲击元件轴线的上方1000㎜±1㎜处。

  聚酰胺冲击元件的洛氏硬度用一个直径为12.7㎜±0.0025㎜的球来确定,初始负载为100N±2N, 附加负载为500N±2.5N。 该试验装置的设计上应能做到:必须将1.9N~2N的力施加到冲击元件的表面上,才能将钢管维持在 水平位置。 将试样装在标称厚8㎜、长宽均约为175㎜的一块胶合板上,胶合板的顶边和底边被牢牢固定在安 装支架的刚性托架上。安装支架的质量为10kg±1kg,并且应能通过转轴装在刚性框架上。框架则固定到实心墙上。

  安装时要做到:

  ——可将试样放置得冲击点落于通过转轴轴线的铅垂表面;

  ——可以使试样水平移动并绕垂直于胶合板表面的轴线转动;

  ——使胶合板可以绕垂直轴线朝两个方向各转动60°。

  试验时,使用权样品靠在底板上。样品的轴线应水平,而且平行于底板。摆柄应冲击在通过连接器 轴线的水平面的交线上,被冲击在通过摆柄枢轴的垂直平面内。试验共进行5次,5次冲击的部位为连接器外边沿的五个等到分点。 试验之后,样品不得有本标准意义范围内的损坏。

  图1 冲击试验装置

  图2 安装支架

  4.8 绝缘材料的耐非正常热、耐燃和耐漏电起痕

  4.8.1 耐燃

  试验在一个试样上进行。试验时,用灼热丝灼烧一次。 如有怀疑,试验可再在两个试样上重复进行。试验期间,试样应放置在最不利的使用位置上(受试表面要处于垂直位置)。 考虑到预期的使用条件,即受热的或灼热的元件可能与试样相接触,所以应使灼热丝的端部灼烧到规定的试样表面。如果属于下列情况,应视作灼热丝试验合格:

  ——无可见的火焰又无持续的辉光;

  ——在灼热丝移去后30s内,试样上的火焰熄灭或辉光消失。

  4.8.2 耐非正常热

  将试样放置在至少3㎜厚的钢板上,使之与钢板直接接触。 将试样的表面置于水平位置,并用20N的力将一直径为5㎜的钢球压住表面。 将试验负载和支承装置放置在加热箱内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试验开始之前,负械和支承装置已经 达到稳定的试验温度。 试验要在温度为125℃±2℃的加热箱内进行。1h之后,将球从试样表面移开,在10s内将试样浸入冷水中,冷却至室温。测出钢球压痕的直径, 此直径不得超过2mm。此试验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球压实验装置

  5 检验规则

  线束检验分为进货检验和型式检验,对新引进供应商必须提供国家级测试机构的型式试验报告,正常供货时每年提供一次国家级测试机构的型式试验报告。

  5.1 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的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见表8。

  5.2 型式检验

  下列情况之一者进行型式试验:

  a) 产品确认时/新供方确认时;

  b) 间隔一年以上使用时;

  c) 连续供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d) 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变动时;

  e) 进货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时。

  型式试验可依据表9进行检验。

序号 技术要求 项目 试验方法 不合格分类 逐批检查
检查水平 AQL值
1 3.1 外观 目测,4.1 B 2.5
2 3.2 长度 4.2 B 2.5
3 3.3 护套 目测,手试 B 2.5
4 3.4 压接强度 4.4 A 2.5
5 3.8.1
3.8.2
塑料端子 目测 B 2.5
6 3.10 插拔力 4.5 B 2.5

  表8 进货检验

序号 技术要求 项目 试验方法 不合格分类 逐批检查
检查水平 AQL值
1 3.4 压接强度 4.4 B 25
2 3.5 耐燃耐热 4.8 B 25
3 3.6 绝缘电阻 3.6 A 25
4 3.7 耐压 3.7 A 25
5 3.8.3 塑料端子 4.7 B 25
6 3.9 导线面积 4.3 A 25
7 3.10 插拔力 4.5 B 25
8 3.11 耐老化,防潮 4.6 B 25

  表9 型式试验

  6 供应商出厂合格报告

  每批次供应商应提供:包含但不限于入厂检验项目的合格报告;

  新规开发的线束或者涉及材料重大变更时,需要提供:包含但不限于型式实验报告。

  7 标志、包装、贮存、运输

  7.1 标志

  7.1.1 线束的各部件应有明确的标志: 电线的绝缘或护套表面应有制造厂名和型号,标志应字迹清晰,容易辨认,耐擦。如采用其它标志 方法时,应在相应的产品标准中规定。 7.1.2 标志可以印刷,也可以采用凸模或凹模压印在绝缘或护套上。一个完整的标志的末端与下一个标志的始端之间的距离,护套应不超过500mm;绝缘应不超过200mm。

  7.1.3 每种端子都有“HC”字母标记,代表本公司生产的端子产品;每种塑料连接器都应有相应的各种型号标记。

  7.1.4 线束的内包装袋内应附有产品的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有如下标志:

  a. 制造厂名称、厂标或商标;

  b. 产品名称和型号;

  c. 检验日期;

  d. 检验员签章。

  7.1.5电子 线束的外包装箱的外壁上应有如下标志:

  a. 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和数量;

  b.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c. 包装日期(年、月);

  d. 本标准编号;

  e. 收货单位名称和地址;

  f. 箱子的外形尺寸:长×宽×高(㎝);

  g. 毛重;

  h. 符合GB191《包装储运指示标志》的有关规定。

  7.2 包装

  7.2.1 线束包装应使用尼龙袋,袋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和必要的使用说明。

  7.2.2 线束外包装应采用垫有防潮层的具有足够强度和防潮性能的木条箱或硬纸板箱等,每箱毛重不应超过25kg。箱内应附有装箱单,其上应标出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装箱日期、装箱人员姓名或代号等。

  7.3 运输

  本品包装后应适合任何运输工具运输。运输途中应避免碰撞和雨雪直接淋袭。

  7.4 储存

  产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并摆放于离地面15㎝以上的架子上,周围空气中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

相关文章推荐:

✽线束的固定方式和卡扣选取建议
✽高压线束技术分析
✽新能源汽车高压直流继电器
✽探讨汽车线束端子压接压缩比
✽汽车线束接地直接影响车辆安全
✽大众速腾的线束设计方案
✽电动汽车高压线束系统的组成
✽线束工程师如何快速读懂汽车电路图?
✽总结线束IE工程师具体工作
✽线束加工的相关知识

联系人:张先生 手机:13989458857 公司地址: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五常白庙工业区(建益实业内)
座机:0571-88733025 邮箱:793484067@qq.comom
Copyright © 2005-2017 杭州君博电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